为加强课程建设和技能竞赛紧密融合互相促进,提升教学质量和技能水平,培养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环境监测系与广东贝源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举办“贝源杯”检测技能竞赛,现将竞赛安排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
协办单位:广东贝源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承 办:环境监测系
二、参赛对象
2019级检验检测相关专业学生均可报名参赛。
三、竞赛内容与形式
本赛项采用“课、赛”相融合的形式。
依托课程《检测技能鉴定》,围绕检验检测行业核心技能,考核鉴定学生的检测基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合作精神、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职业素养,对检测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操作过程、数据记录和处理、结果评价、检测过程的态度和身心素质进行考核和评价。
本次竞赛分单项技能竞赛、综合技能竞赛两个阶段进行,初赛开设《检测技能鉴定》课程的学生全员参加,复赛择优参加
(1)单项技能竞赛:
依据《检测技能鉴定》课程的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操作考核成绩作为竞赛成绩。
(2)综合技能竞赛:
复赛考核总成绩学生中选出一定比例的学生进入综合技能竞赛。
四、竞赛程序
本次竞赛分初赛、复赛、决赛。
(一)初赛,时间与《检测技能鉴定》同步。
2019级学生:以检测技能鉴定(下)课程内容进行初赛选拔,根据各模块成绩选拔10%-15%的选手入围复赛。该课程内容及评分标准见附件1
(二)复赛,理论考试。
理论内容:以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以化学检验员理论题库中题目为主,理论题库已形成网络课程,详见附件2“2020年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检测技能大赛题库学习路径指引”
时间:初定2021年1月12号,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地点:网络考试
复赛成绩前30名进入决赛。
(三)决赛,实验操作技能。
内容:滴定分析和分光光度法相关实验技能,根据评分标准评定成绩。
时间:初定2021年3月中旬
综合技能竞赛总成绩=复赛成绩*30%+决赛成绩*70%。
五、竞赛奖励
1、设置单项技能奖和综合技能奖,单项技能竞赛分别设定一、二、三等,综合技能竞赛设定一、二、三等及优秀奖,由广东贝源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奖金,并与学院联合颁发荣誉证书,具体奖项如下:
单项技能 |
奖项 |
数量(名) |
奖金(元) |
一等奖 |
1 |
1000 |
|
二等奖 |
2 |
500 |
|
三等奖 |
3 |
300 |
|
综合技能赛 |
奖项 |
数量 |
奖金(元) |
一等奖 |
1 |
2000 |
|
二等奖 |
3 |
1500 |
|
三等奖 |
6 |
800 |
|
优秀奖 |
10 |
200 |
2、获奖选手优先获得到广东贝源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实习及就业的机会,公司将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
附件1:检测技能鉴定(下)课程内容及评分标准
附件2:2020年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检测技能大赛题库学习路径指引
附件3:广东贝源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附件1:检测技能鉴定(下)课程内容及评分标准
1.分光光度计比色皿配套性检验和吸光度测定
一、鉴定内容:通过单点比较法测定未知样浓度(标准溶液浓度见标签),完成时间不超过10分钟
(1)进行分光光度计开机校正、比色皿配套性检验;
(2)在波长525nm,以溶剂做参比,1cm比色皿,分别测定未知和标准高锰酸钾的吸光度,并计算未知高锰酸钾的浓度。平行测定二次。
二、实验记录:
仪器型号 波长 比色皿厚度 参比溶液 标准溶液浓度
|
A测定 |
皿差 |
A实际 |
标准样品 |
|
|
|
未知样 |
|
|
|
未知样(平行) |
|
|
|
|
|
|
|
|
|
|
|
未知样浓度计算过程:
未知样浓度为:
三、评分细则:
|
考核内容 |
配分 |
考核记录 |
扣分 |
得分 |
1.分光光度计开机预热(5分) |
1.仪器不预热 |
2 |
|
|
|
2.预热时间不到20min |
1 |
|
|
||
3.预热状态未切断光路 |
2 |
|
|
||
2.仪器校正 (5分) |
1.洗净擦干的装纯水的皿校正100%T |
3 |
|
|
|
2.有黑体的仪器校正0T |
2 |
|
|
||
3.比色皿配套性检验(15分) |
1.选择波长 |
3 |
|
|
|
2.检验方法正确 |
3 |
|
|
||
3.皿中溶液适当且无气泡 |
3 |
|
|
||
4.手拿比色皿毛玻璃面 |
3 |
|
|
||
5.皿清洗干净且外壁擦干 |
3 |
|
|
||
4.样品吸光度测定 (25分) |
1.选择波长 |
5 |
|
|
|
2.参比溶液正确 |
5 |
|
|
||
3.皿操作正确 |
5 |
|
|
||
4.有溶液洒出样品室 |
5 |
|
|
||
5.吸光度测定方法正确 |
5 |
|
|
||
5.原始数据记录(10分) |
1.数据记录正确 |
2 |
|
|
|
2.原始数据有效数字保留 |
4 |
|
|
||
3.记录规范完整 |
4 |
|
|
||
6.样品浓度计算(10分) |
1.有明确计算公式或定量依据 |
5 |
|
|
|
2.计算过程清晰完整 |
2 |
|
|
||
3.计算正确 |
3 |
|
|
||
7.精密度(15分) |
未知液A值的极差≤0.002 |
0 |
|
|
|
未知液A值的极差=0.003 |
3 |
|
|
||
未知液A值的极差=0.004 |
6 |
|
|
||
未知液A值的极差=0.005 |
9 |
|
|
||
未知液A值的极差=0.006 |
12 |
|
|
||
未知液A值的极差>0.006 |
15 |
|
|
||
8.准确度(10分) |
∣相对误差∣≤0.2% |
0 |
|
|
|
0.2%<∣相对误差∣≤0.4% |
3 |
|
|
||
0.4%<∣相对误差∣≤0.6% |
6 |
|
|
||
0.6%<∣相对误差∣≤0.8% |
9 |
|
|
||
∣相对误差∣>0.8% |
10 |
|
|
||
9.结束 (5分) |
正确关机,清理试验台 |
|
|
|
|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实验规程编写
一、鉴定内容:
考核学生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理、测定方法、实验操作步骤、数据记录及结果处理等检验操作规程的归纳整理。
考核内容:编写《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磺基水杨酸含量-标准曲线法》检测操作规程
二、辅助材料:
(1)磺基水杨酸对紫外光有特征吸收,且其对光的吸收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因此可在某一波长条件下根据其对光的吸收程度测定其含量。
(2)仪器:UV18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cm比色皿、50mL具塞比色管、移液管、吸量管、容量瓶实验室常规玻璃仪器等
(3)磺基水杨酸标准使用液(100mg/L),其吸光度约为3.80。(提示:可以此标准液吸光度设计标准系列的移取体积及配制方法)
(4)待测磺基水杨酸样品,其吸光度约为3.50
三、根据以上要求及辅助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1、写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磺基水杨酸含量的基本原理(10分)
2、检测步骤
(1)如何选择测定磺基水杨酸含量时的波长?(10分)
(2)写出标准曲线系列溶液配制方法(需明确标准使用液移取体积)及标准曲线绘制步骤,要求标准系列为7个浓度级别,且至少有四个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在0.2-0.8范围内。 (25分)
(3)写出待测磺基水杨酸样品的配制(需明确待测样移取体积)和其浓度计算方法,要求其吸光度在0.2-0.6范围内 (15分)
3、写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组成部分 (10分)
4、写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操作步骤 (20分)
5、写出比色皿配套性检验方法 (10分)
3.pH计使用
一、鉴定内容:
在规定时间内,规范完成酸度计校正和待测液pH值测定,并做两个平行,时间不超过10分钟
(1)进行分光光度计开机、校正;
(2)测定未知样pH值,平行测定二次。
二、实验记录:
测定次数 内容 |
1 |
2 |
水样温度℃ |
|
|
pH值 |
|
|
测定结果pH平均值 |
|
|
测定结果pH极差 |
|
|
未知样酸碱性判断 |
|
三、评分细则:
|
考核内容 |
配分 |
考核记录 |
扣分 |
得分 |
1.酸度计开机预热 (10分) |
1.仪器不预热 |
6 |
|
|
|
2.预热时间不到20min |
4 |
|
|
||
2.试纸初测未知样 (10分) |
1.未用pH试纸初测 |
6 |
|
|
|
2.初测酸碱性判断 |
4 |
|
|
||
3.酸度计校正(30分) |
1.测定未知样温度 |
5 |
|
|
|
2.酸度计温度补偿 |
5 |
|
|
||
3.正确选用标准缓冲溶液 |
6 |
|
|
||
4.取下玻璃电极保护瓶,纯水淋洗电极并用滤纸吸干 |
5 |
|
|
||
5.酸度计校正方法步骤正确 |
9 |
|
|
||
4.未知样测定 (10分) |
1.测定操作正确 |
5 |
|
|
|
2.做平行样方法正确 |
3 |
|
|
||
3.酸碱性判断 |
2 |
|
|
||
5.原始数据记录(10分) |
1.数据记录正确 |
2 |
|
|
|
2.原始数据有效数字保留 |
4 |
|
|
||
3.记录规范完整 |
4 |
|
|
||
6.精密度(15分) |
未知液pH值的极差≤0.002 |
0 |
|
|
|
未知液pH值的极差=0.003 |
3 |
|
|
||
未知液pH值的极差=0.004 |
6 |
|
|
||
未知液pH值的极差=0.005 |
9 |
|
|
||
未知液pH值的极差=0.006 |
12 |
|
|
||
未知液pH值的极差>0.006 |
15 |
|
|
||
7.准确度(10分) |
∣Ea∣≤0.001 |
0 |
|
|
|
0.001<∣Ea∣≤0.003 |
3 |
|
|
||
0.003<∣Ea∣≤0.005 |
6 |
|
|
||
0.005<∣Ea∣≤0.007 |
9 |
|
|
||
∣Ea∣>0.007 |
10 |
|
|
||
8.结束 (5分) |
正确关机,装电极保护瓶,清理试验台 |
视具体情况扣分,最多10分 |
|
|
|
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基本使用
一、鉴定内容:
在规定时间内,设置原子吸收光谱法实验条件,完成一条标线和待测样品测定,并处理实验结果
(1)仪器开机,设定实验参数 (2)测定标准系列和待测样吸光度
二、实验记录:
仪器型号: 吸收线波长: 燃气: 助燃气: 灯电流: 标准使用液浓度:
标 准 曲 线 绘 制 |
分析编号 |
标准溶液加入体积(mL) |
标准溶液铜浓度 ( ) |
吸光度 A |
空白吸光度 A0 |
A-A0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软件计算结果:回归方程式: a= b= r= |
||||||||||||||
样品 测定 |
样品 编号 |
取样体积 mL |
吸光度A |
空白吸光度 A0 |
A-A0 |
样品的浓度 mg/L |
浓度平均值 mg/L |
平行样吸光度极差 |
备注 |
|||||
|
|
|
|
|
|
|
|
|
||||||
|
|
|
|
|
三、评分细则:
|
考核内容 |
配分 |
考核记录 |
扣分 |
得分 |
1.仪器开机 (15分) |
1.安装元素灯 |
2 |
|
|
|
2.燃气助燃气开启顺序 |
6 |
|
|
||
3.开主机、预热 |
4 |
|
|
||
4.启动软件联机仪器自检 |
3 |
|
|
||
2.分析参数设置 (20分) |
1.正确选择测定元素 |
3 |
|
|
|
2.设置测定参数条件 |
6 |
|
|
||
3.正确谱线搜索 |
2 |
|
|
||
4.标准曲线设定 |
4 |
|
|
||
5.待测样设定 |
4 |
|
|
||
6.打开火焰 |
1 |
|
|
||
3. 标液和样品吸光度测定 (20分) |
1.校零 |
5 |
|
|
|
2.空白 |
5 |
|
|
||
3.依次测定各溶液吸光度 |
5 |
|
|
||
4.测定完毕进纯水冲洗 |
5 |
|
|
||
4.关机 (10分) |
1.执行余气燃烧 |
3 |
|
|
|
2.关闭乙炔 |
3 |
|
|
||
3.按关机顺序依次关机 |
2 |
|
|
||
4.清理实验台面 |
2 |
|
|
||
5.原始数据记录(10分) |
1.数据记录正确 |
2 |
|
|
|
2.原始数据有效数字保留 |
4 |
|
|
||
3.记录规范完整 |
4 |
|
|
||
6.数据处理(10分) |
1.标准曲线计算方法正确 |
6 |
|
|
|
2.待测样计算 |
4 |
|
|
||
7.精密度 (10分) |
未知液A值的极差≤0.002 |
0 |
|
|
|
未知液A值的极差=0.003 |
2 |
|
|
||
未知液A值的极差=0.004 |
4 |
|
|
||
未知液A值的极差=0.005 |
6 |
|
|
||
未知液A值的极差=0.006 |
8 |
|
|
||
未知液A值的极差>0.006 |
10 |
|
|
||
8.准确度 (5分) |
∣相对误差∣≤1.0% |
0 |
|
|
|
1.0%<∣相对误差∣≤3.0% |
2 |
|
|
||
3.0%<∣相对误差∣≤5.0% |
4 |
|
|
||
∣相对误差∣>5.0% |
5 |
|
|
附件2:2020年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检测技能大赛题库学习路径指引
环院教学——应用中心(登录账户)——我的课程——2020年检测技能竞赛——内容——点击学习
附件3:广东贝源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广东贝源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834399)是一家专业的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广东省环境监测协会副会长单位,第一批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AAA单位,“十二五”广东环保产业骨干企业,广东省环保厅政府购买环境监测服务机构名单(第一批)入围单位。
贝源检测成立于2010 年,2011年取得CMA认证证书,2017年获得CNAS认证,注册资金 2000万元人民币,于2015年11月26日挂牌新三板,公司位于广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科学城光谱西路 69 号 TCL 产业园。自建实验室面积3500平方米,配备了先进的检测设备,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政府部门和各类企事业单位提供水(废水、污水、地表水、地下水、生活饮用水、海水)、气(空气、废气、室内空气)、噪声、土壤和底泥、电磁辐射等环境质量的检测。
依托专业化的技术团队、先进的检测设备和丰富的污染源监测服务经验、领先的研究开发能力、优秀的检测质量、贴身式的服务以及“一站式”检测技术服务等优势,公司在环保行业建立了良好的公信力及广受认可的口碑。